同江概况。同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南岸,三江平原腹地,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和哈巴边区相望,边境线长170公里。截至2022年1月,辖区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辖6镇4乡、6个农场,常驻人口16万余。同江是国家一类口岸、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是贯穿祖国南北公路大动脉“同三”公路的北端起点。 二、历史发展 同江市原名“临江”,赫哲语“拉哈苏苏”,意为“古老的屋子”。在西周时代属肃慎部内地,秦汉时称挹娄,南北朝又称勿吉,隋唐时代勿吉一名消失,演变为黑水部落。公元726年,唐朝在黑水部落设立了黑水州都督府,后经过辽金时代和元明的统治。因其“濒临松花江南岸,北即黑河口,实为扼要咽喉”,1906年2月15日(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吉林将军奏准,于“富克锦东北之拉哈苏苏”(今同江市政府驻地)设置临江州,隶属依兰府。知州吴士澄于同年9月18日(农历八月初一日)启用关防“视事”。1909年6月2日(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奏准升改临江府,隶属东北路道。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3月,改临江府为临江县。1914年2月,因与奉天省临江县重名,奉令改为同江县。同年6月,隶属依兰道(由东北路道改称)。1929年2月,撤销道制,改由吉林省直辖,时为三等县。东北沦陷后,初隶吉林省,1934年12月划归三江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合江省管辖。1949年1月6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撤销同江县,并入富锦县。同年6月,划为第十区,1955年改为同江区。1959年4月24日,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富锦县的同江区(包括同江、三村、乐业乡)划归抚远县管辖,并将同江区改为同江镇,抚远县人民委员会迁驻同江镇。1965年8月23日,国务院决定,设置同江县,以抚远县西部地区,即同江镇和乐业、三村、街津口、八岔公社及勤得利农场乡为同江县的行政区域。县址设于同江镇。归合江专区管辖。同时,抚远县址迁至抚远镇。1985年1月,合江地区正式撤销,划归佳木斯市领导。1986年国家恢复同江为一类口岸。1987年2月2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同江县,设立同江市(县级),由佳木斯市代管。1988年黑龙江省批准同江为通贸兴边试验区,1994年被外交部批准为国际港口,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 三、同江发展优势 交通优势:从水运看,同江可依托松、黑两江主动脉开展水上航运,上行可达佳木斯、哈尔滨、黑河、俄罗斯布拉维申斯克;下行可达俄罗斯哈巴、共青城,经鞑靼海峡,进入日本海,到达朝、韩、日等国家。从公路看,“同三”公路(同江到三亚)是贯穿祖国南北大动脉的北端起点,将同江并入全国公路网,上行可达佳木斯、哈尔滨、长春、北京;通过建虎高速公路可达鸡西、七台河、牡丹江等城市;建设了中俄界江第一座固冰浮桥,通过汽车轮渡码头和浮箱固冰通道将公路运输延伸到俄远东的各大城市。从铁路看,同江铁路已并入东北铁路网,通过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向北与俄远东铁路相连接,并可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通往欧洲各国;从航空看,同江距佳木斯机场210公里,距抚远机场190公里,建三江湿地机场建成后,距同江仅有50公里。已开通佳木斯至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多条国内航线及佳木斯至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韩国首尔等国际航班。 资源优势:同江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土质肥沃,物产丰硕,盛产水稻、玉米和大豆,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境内有两江、十三河及大量泡沼,市属水域面积38万亩,有“三花五罗”、鲟鳇鱼、大马哈鱼、鲑鱼等珍稀鱼类;市属森林面积7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8.2%,有乔木树种20余个,中草药200余种。与同江毗邻的俄远东地区资源及其丰富,木材蓄积量206亿立方米,铁矿石储量为44亿吨,锰矿储量达3000万吨,煤炭储量298亿吨,水镁石矿储量1400万吨,石油储量达96亿吨,天然气达14万亿立方米。这为我们依托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进出口加工业提供了资源条件。 口岸优势:同江口岸由东、西两个港口作业区组成,建有千吨级以上泊位10个,客运泊位1个,滚装泊位1个,浮箱固冰通道1条,口岸货物吞吐能力达到460万吨,口岸货运量位居黑龙江省边境口岸第二位,已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对俄运输通道。同江港是黑龙江省水运第一大港,现已形成了集口岸水运、江海联运、汽车轮渡、气垫船和浮箱固冰通道为一体的现代运输网络,实现了全年通关。待同江中俄跨江铁路大桥建成后,同江铁路口岸年吞吐能力将达到2100万吨,届时同江将成为我国对俄贸易的桥头堡和东北地区第一大贸易口岸。 民族优势:同江是我国最少民族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境内现有赫哲族人口1,500余人,占全国赫哲族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全国仅有三个赫哲族乡,同江有两个。捕鱼狩猎是赫哲人的传统生活方式,生鱼是赫哲人的传统美食,萨满舞是他们信仰的宗教礼仪。近年来,赫哲族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文学创作从口头转向书面,文化生活由民间业余走进专业艺术殿堂,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朵奇葩,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艺术已经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打造街津口“赫哲故里”和“赫哲第一乡”品牌。 生态优势:同江市生态资源极为丰富,湿地保护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6,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境内有三江、八岔、洪河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街津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是考察、观光、旅游的最佳去处。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仍保留着一百年前的原始风貌,是难以见到的岛屿森林景观;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保持完整原始沼泽类型齐全且典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集中展现了原始三江平原的绚丽风光;街津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生长着种类繁多的高等植物以及天鹅、丹顶鹤、马鹿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0%;进出口贸易额增长110%;旅游综合收入增长6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签约项目41个、金额304.65亿元,实际利用内资16.5亿元,是去年的5.3倍。开复工项目94个,完成投资27亿元。争取政策资金2.96亿元,建设项目16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户。企业闲置资产盘活率达到62.5%。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晋升3A级景区。全市限上商贸服务企业发展至22家。 ——口岸经贸活力释放。中俄黑龙江铁路大桥达到通车条件,I类变更及其之外的查验设施加快建设。桥头经济区启动区3.3平方公里“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交投地标漆等4个项目落户园区。全市新增外贸企业40家。辟建水铁联运新通道,发运中欧班列10列。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实施重点水利工程5个。建设高标准农田4.75万亩、玉米“保险+期货”20.78万亩,开展土地托管服务31.91万亩。规范清理土地165.45公顷。组建村投公司99家。成功创建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县和全国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整合资金5945万元,培育产业项目15个。消费帮扶实现销售额9770万元。完成33个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兜底保障政策受益1.7万人次。八岔赫哲族乡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街津口赫哲族乡产业振兴、八岔村综合发展模式列入全省首届乡村振兴双百典型案例。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建成醉美龙江G331边防路148.1公里,改造农村公路38.7公里。改造老旧小区19个。配建公租房180套。规范清理18户垃圾收购站。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达40%。建设龙江民居850户。成功创建佳市级美丽宜居示范县和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30个。 ——民生福祉有力保障。完成民生实事16件。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比例达100%。实施“大病不出县、行走的医院”项目,市民本地就诊率达90%。“赫哲族乌日贡大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城镇新增就业2917人。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334万元。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成功抵御松黑两江35年一遇洪水。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荣获“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行政效能显著提升。87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完成兴华、繁荣2个街道办事处分设改革。2家国企公司成功改制。财政性投资项目资金审减率达13.5%。确定第二批“一件事”48件,梳理“下基层、进网格”事项570项。县(市)信用排名晋升至全省第3位。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