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赶模表时,市域属黔中郡。汉时,属武陵子郡沅陵县地。三国时,武陵郡属荆州,先后分属蜀汉和东吴。晋时,武陵郡属荆州。南朝(宋、齐)时,隶郢州武陵郡。梁代,析沅陵县,建夜郎郡。陈袭梁制,隋废夜郎郡,置静人县。不久废县,市域先后燃染构么被快度属辰州和沅陵郡。唐时,黔中观察使管15州,其中辰州辖泸溪、沅陵、麻阳、溆浦和辰溪县,市境属泸溪县地。五代十国时,同尔志欢磁唐。宋时,市域属树段同古泸溪县,熙宁三年(1070年),置镇溪寨(今吉首城区),为军事防地。元时,属辰州路泸溪县地。明洪尼设审组永张坐武初年,境内设巡检司。明洪武三十年二月(1397午),泸溪上五都分为十六里,置镇溪军民千户所,所属辰州卫。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撤镇溪军民阳黄大督千户所,设乾州厅,治乾州,隶属辰沅永靖道。嘉庆二年(1797),乾州厅升为直隶厅。 民国1年(191象2年),废厅,设乾县。因与陕西省乾县同名,民国2年4月,乾县改名乾城县,隶属辰沅道,县治仍为乾州。民国27年4月至28年5月,湘西绥靖公署绥署设在乾州。 1949年11月5日,乾城县和平解放,隶属沅陵专区。1952年8月,隶属湘西起苗族自治区。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叶改益老土席测有失烧约务院内务部于1953年2月25日批准,同年4月1日,乾城县改名吉首县,县政府驻地所里按苗语称为吉首。1955年3月至1957年9月,吉首县隶属湘西苗族自治州;从1957年9月20日起,隶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为州府驻地。1980年11月至1982年11月,州革委会将吉首镇从吉首县析置为县级镇。经国务院于1982年8月3日批准,同年11月30日,州政府撤销吉首县,设立吉首市,市辖地不变(吉首镇复归,划为三个街道)。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1996年,吉首市辖河区形圆照总音北参4个街道、3个镇、11个乡:石家冲街道、红旗门街道、峒河街道、乾州街道、马颈坳镇、河溪镇、矮寨镇、己略乡、万溶江乡、太平乡、丹青乡、双塘乡、白岩乡、吉首乡、社互行塘坡乡、排吼乡、排绸乡、寨阳乡。市政府驻石家冲街。 2000年,吉首市辖4个街道、4个镇、10个乡:石家冲街道、红旗门街道、峒河街道、乾州街道、马颈坳镇、河溪镇、矮寨镇、双塘镇、己略乡、万溶江乡、太平乡、丹青乡、白岩乡、吉首乡、社塘坡乡、排吼乡、排绸乡、寨阳乡。 2004年,吉首市辖4个街道、5个镇、9百正适最证映个乡:石家冲街道、峒河街道、红旗门街道、乾州街道、矮寨镇、马颈角滑承坳镇、河溪镇、双塘镇、丹青镇、吉首乡、万溶江乡、寨阳乡、已略乡、太坪乡、白岩乡、排绸乡、排吼乡、社塘坡乡。 2005年,吉首市调整乡镇行政印火么应区划,撤销吉首乡、万溶江乡;调整石家冲、红旗门、峒河3个街道办事处的部分行政区域:撤销吉首乡、万溶江乡,将吉首乡3个建制村划入石家冲街道,2个建制村划入红旗门街道,其余16个建制村划入峒河街道,将万溶江乡行政区域划归乾州街道管辖。2005年末,吉首市辖4个街道、5个镇、7个乡:石家冲街道、峒河街道、红旗门街道、乾州街道、矮寨镇、马颈坳镇、河溪镇、双塘镇、丹青镇、寨阳乡、已略乡、太坪皇混完广互胞伟视团乡、白岩乡、排绸乡、排吼乡、社塘坡乡。 2015年11月30日,省民政厅(湘民行发1然复磁讨防用己场10号)批复同意吉首市乡镇区划调整方案:排绸爱校子含危呢值乡、丹青镇成建制合并设立丹青镇善乐候发编建影湖;排吼乡、太平乡成雨划回艺护念沉女同建制合并设立太平镇;双塘镇、社塘坡乡、乾州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乾州街道;撤销寨阳乡、白岩乡、马颈坳镇,新设立马颈坳镇。调整后,全市辖4个街道、5个镇、1个乡:峒河街道、乾州街道、镇溪街道、吉凤街道、矮寨镇、马颈坳镇、河溪镇、丹青镇、太平镇、已略乡。 编辑本段 地得的杆没掉四兵理环境地理位置
吉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319、209国道与枝柳铁路交汇处。市境东南部与泸溪县、西北部与花垣县、西南部与凤凰县、北部与保靖和古丈县毗邻。地理坐标:北纬28°刘建青它08′~28°29′、东经109°30′~110°0司格季六临饭飞扬4′。东西跨度55.9千米,南北跨度37.3千米。以吉首城参烟义我简诉区为起点,铁路旅程:东至长沙602千米,南至就找怀化103千米、至广州溶拉布短及停除与1317千米、至湛江1北教案死电合越激420千米,北至张家界152千米、至北京1748千米;公路旅程:东至常德310千米、至长沙460千米,西至湖北来凤263千米、至贵州松桃113千米、至重庆秀山137千米、至重庆863千米,至重庆黔江345千米,南至麻阳88千米、至怀化147千米、至贵州远该实住铜仁116千米,北至张家界152千米。吉执纸刘际首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和市政府驻地、湘鄂黔渝四省市边区重镇、最大的派类鱼金你探吧器贸易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 地质地貌
市境出露地层有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中生界白垩系、新生似山接洲极孩界第四系,以寒武系和白垩系分布最广,震旦系、奥陶系和第四系仅有小面积出露。 市境地质构造处于全国东部新华夏系构造第三个一级隆立色起带的南西段,西部为武陵山二级隆起带的南段,东南部为沅麻盆地二级沉降带的西缘,呈北北东——北东向展布,由一系列皱褶和断层组成。 市境地貌以中低山和低山地貌守略为主,面积占全市面积的80%,西北高,东南低,呈中山、中低山和低山三级梯降,西北部和东南部地势高差824米。山脉呈带状平行排列,空树落跑西部、西北部为中叶效转山,高峰重峦,山大坡陡,悬崖峭壁,山脉北东、北北东走向。西南部为低山,山脉北东、北北东走向。东部、东南部为红岩低山,山峰丛丛,岭峪交错。中部为委银促案品较开阔的盆地,平、丘、岗地貌发育。吉首城区地貌属于低山、丘、岗、平地区,地势较平坦,四周山坡平缓。乾州地势较开阔平坦,呈盆地状,四周为低山、岗、丘。市境岩溶地貌发育,溶沟、漏斗、落水洞等岩洞形走聚宣春氧速为初态典型,发现的较大溶洞有69个,其中查明基本情况兵斤德界盐转粉西得微的有56个,总长18578米、平均宽11.5米、平均高9.5米,总面积18.58万平方米,可利用面积13.92万平方米。 气候环境
吉首市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兼具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得战啊可程量举件怕居凉,春秋温和,冬长秋短,夏季40℃以上的气温极少出现。年最高气温3异胡雨6.9℃,年最低气温-3.8℃,年平均温度16.7℃。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5℃;2月最冷,月平均气温5.4℃。年降水日157天,降水量2209.5毫米。年日照时数946.0小时,无霜期301天。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1078.33平方公里,市城区面积30.81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大,地形复杂,武陵元根存促答儿材知练四在山脉南支伸入市境西部。西北部峰峦起伏,岭谷纵印济服易船横,地势较高;东南部是沅麻盆地的一部分,山势较低;中部岩溶丘陵蜿埏穿理起伏,地势较为平缓。地形呈三级阶梯从西向东降低。农用地97976.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0.86%,其中耕地11007.71公顷,园地10409.31公顷,林地73986.53公顷,其他农用地2572.59公顷;建设用地海歌式事架南院该修6167.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2%,其中城市用地3081.06公顷径养还培格,建制镇用地413.87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1593.63公顷,采矿用地与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54.26公顷,交通用地661.89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62.58公顷。未利用地面积3689.72公顷,占3.42%。 水资源
市境溪河纵横,有大小溪河81条,总长550千米,较大的河流6条,其中4条流入峒河(武水上游),2条流入武水。主要河流有峒河、沱江、万溶江、司马河、丹青河、洽比河,其中峒河是境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花垣县南部,长69千米,市境段长60千米。 动植物资源
陆生脊椎野生动物42科108种,其中鸟类16科48种、兽类15科30种、爬行类6科16种、两栖类5科1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金雕、白颈长尾雉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猕猴、穿山甲、大鲵、小灵猫、锦鸡、虎纹蛙及猛禽类共28种;属省三级保护的有银星竹鼠、猪獾、扫尾豪猪、鼬獾、黄鼬、青鼠、小麂、环颈雉、红嘴相思鸟、野猪、灰鼯鼠、尖吻蝮、银环蛇、眼镜蛇、五锦蛇、滑鼠蛇、中华大蟾蜍、棘胸蛙、画眉、啄木鸟、华南兔等41种。猕猴、小灵猫主要分布在社塘坡、寨阳、矮寨等乡镇,金雕主要分布在社塘坡乡齐心村,其余种类分布较广泛。 野生植物有木本植物73科336种。主要优势树种有樟、壳斗、木兰、金缕梅、桃金娘等28科20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珙桐、银杏、苏铁、红豆杉、柏栎树5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榉木、翠柏、金钱松、红毛椿、青檀、樟树、闽楠、楠木、伞花木、厚朴、篦子三尖杉11种。 矿藏资源
已发现的矿藏有26个矿种,即水泥灰岩、水泥粘土、建筑材料用灰岩、白云岩、大理石、石煤、钒、含钾页岩、汞、重晶石、磷、矿泉水、铅、锌、钨、镍、钴、金、银、铷、煤、石墨、方解石、黄铁矿、陶土和岩肥,其中前12种为主要矿种,水泥灰岩、白云岩、大理石、钒、磷和含钾页岩为优势矿种。 全市探明矿床地117处,其中保有储量达中型矿床2处,即双塘镇周家寨水泥灰岩矿床和建筑材料用灰岩矿床;大型远景矿床2处,即社塘坡乡三岔坪村和双塘镇双塘村含钾页岩矿床;小型远景矿床6处;矿点14处。 编辑本段 区域人口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厅署编户,全厅2557户,其中苗族1900户。乾隆二十九年(1764),户籍增至7704户(其中苗族2594户),共38660人。由于土地兼并加剧,乾隆四十六年(1781)减至32717人。乾嘉苗民起义期间,苗汉居民部分死于乱战,部分流离他乡,户口减少。嘉庆十六年(1811),厅署讳避户口总数,只公布出生1870人。二十一年,全厅7190户,25900人。道光至同治年间(1821一1874年),厅境常有水、旱、虫灾和瘟疫,且卫生医疗落后,人口发展缓慢,户数增加而户平人口减少。道光元年,全厅7290户,26010人;十六年(1836),8190户,27860元;二十七年(1847),3500户,28345人。咸丰二年(1852),11054户,21130人;四年(1854),11426户,26684人。同治五年(1866),13683户,34230人;八年(1869),13713户,34445人。 民国10~20年,连年灾荒,人口发展缓慢。民国24年,县政府清查户口,全县84235人。民国27年,为澄清兵源,县政府整理保甲,复查、登记户口,全县19503户,83623人。民国28年,县政府“抓丁”,同时难民涌入,城乡出现“增户减人”现象,全县20204户,82369人;次年,20344户,81516人。民国30年2月,县政府奉第六战区长官令,完成户口清查任务,全县21860户,86263人,次年,21126户,86721人。抗日战争结束后,难民和内迁的机关、学校返回原籍,住户和人口减少。民国35年,全县82863人;38年,增至20257户,92500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产发展,社会安定,卫生条件逐步改善,人口逐年增加。1953年7月1日,全国首次人口普查登记,吉首县总人口10.3806万人,比1949年增加11306人。1958年,11.9564万人,比1954年增加15758人。1959—1962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人口减少,1962年为10.4225万人,比1958年少14339人。1964年7月1日,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登记,全县11.0981万人,年末11.3352万人。此后,由于生活好转,人口逐年增加。1976年,增至16.0954万人,比1964年末增加47602人。1982年7月1日,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时,全县17.978万人,年末18.0159万人,比1976年多19205人。1988年达21.3854万人,比1949年多12.1354万人,比1982年增加33695人。 1989年末,吉首市人口21.95 万人。1990~1995年末,全市人口由22.47万人增至25.25万人,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88‰。1996~2000年末,人口总量由25.61万人增至27.39万人,年均人口增长0.8%,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6.6‰。2005年末,全市人口由2001年的27.85万人增至28.6万人。 2012年末,全市总人口29.57万人,常住人口30.66万人。全市城镇人口21.59万人,城镇化率72.21%。全市人口出生率11.77‰,死亡率6.23 ‰,人口自然增长率5.54 ‰。 2013年末,全市总人口29.81万人,常住人口30.76万人。全市城镇人口22.23万人,城镇化率72.27%。全市人口出生率12‰,死亡率6.44 ‰,人口自然增长率5.56‰。 2014年末全市总人口30.09万人,常住人口31.13万人。全市城镇人口22.80万人,城镇化率73.24%。全市人口出生率11.91‰,死亡率6.37‰,人口自然增长率5.54‰。 2015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0.37万人,比上年增长0.93%,常住人口31.26万人,增长0.41%。全市城镇人口22.9万人,城镇化率为73.26%,提高0.02个百分点。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53‰,增长1.62个千分点;死亡率为3.67‰,下降2.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9.86‰,增长4.32个千分点。 编辑本段 区域政治
现任领导 陈晓龙(常务副市长)、鲁雪松(纪委书记)、 陈刚(统战部长)、刘家富(市委办主任)、龚迎春(宣传部长)、吴军辉(人武部政委)、胡学清(政法委书记) 郭诗军、吴四清、田小雨、彭继德、林芬良 综合概述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两百亿大关,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2359万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696万元,增长9.3%;第二产业增加值832931万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1265732万元,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为4.7:37.8:57.5。第一、二、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53.4%、41.6%。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7%。 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12163万元,比上年增长9.2%。工业增加值738711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81663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3%。 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6.8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9%。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22万吨标准煤,增长5.5%。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7.1% 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26108万元,比上年增长10.9%。第一产业增加值66168万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68730万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791210万元,增长8.6%。 工业增加值298062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1936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第一、二、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46.8%和51.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39305元,比上年增加3390元,增长10.0%。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77245万元,增长9.0%,占生产总值的63.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在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5:29.6:64.9调整为5.4:30.1:64.5。 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9.8%,单位GDP能耗下降7.7%。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9.25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0.53吨标准煤/万元。 全市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104548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306万元,增长17.2%。其中,税收收入46851万元(不含上划),增长8.4%;非税收入30455万元,增长34.1%。财政总支出294917万元,增长16.9%。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支农惠农等重点民生建设财政资金投入125435万元,增长18.7%,占支出总量的42.5%。 第一产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583万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83096万元,增长3.4%;林业产值2547万元,增长4.7%;牧业产值21500万元,增长3.8%;渔业产值2690万元,增长8.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50万元,增长8.8%。 全市粮食种植面积9770公顷,较上年基本持平;油料作物种植面积5560公顷,增长0.2%;蔬菜种植面积7330公顷,增长0.4%。 全年粮食总产量48861吨,比上年增长1.1%;油料7807吨,增长1.1%;烟叶462吨,增长0.2%;蔬菜115085吨,增长3.0%;瓜果32816吨,增长16.4%;药材4884吨,增长1.0%;茶叶60吨,增长6.4%。 全市生猪、牛、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7.55万头、0.52万头、3.68万头和103.50万羽,肉类总产量8308万吨,增长0.2%,禽蛋比上年减少2.5%。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4个,牛羊规模养殖大户5户。全年水产品产量3266吨,淡水养殖面积15600亩,分别增长6.0%和13.0%。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财政农林水事务支28737万元,增长12.4%。年末农业总机械拥有量2.09万台(套),农机总动力18.85万千瓦,增长5.9%。补贴机具782台(套),执行使用补贴资金107万元;完成机耕面积7.64万亩。全市共完成林业工程2.9万亩,共投入资金1881万元。全年“五小水利”完成投资4793万元,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完成投资503万元。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建设20处人饮工程,解决1.3万人饮水问题,已完成总投资650万元。农村亮化工程完成太阳能路灯216盏。全年新发展合作社49家,全市累计达到230家,注册资金3.49亿元。其中合作社成员7699人,合作组织拥有注册商标10个,QS认证2个。 第二产业
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98062万元,比上年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0076万元,增长21.6%。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42508万元,增长16.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90581万元,增长21.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5404万元,增长121.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1583万元,增长17.6%。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147229万元,增长14.5%;轻工业增加值92847万元,增长35.3%。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0.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4.5%,比上年下降7.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1种,占产品总数的比重为47.8%。大米28461吨,增长67.1%;白酒4845千升,增长37.9%;软饮料15903吨,增长6.0%;水泥1235801吨,下降12.7%;纸制品4491.0吨,增长105.4%;钢化玻璃1193703平方米,增长52.1%;电解锰80147吨,下降2.8%;小型拖拉机5361台,增长34.1%。 支柱产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作用明显。以黑色金属冶炼、食品加工制造业与医药制造业为主的三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94277万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9.3%;以农副产品加工业、烟草饮料制造业、纺织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生产供应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108873万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45.3%,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增长15.5%;烟草制品业增长34.2%;饮料酒制造业增长79.8%;医药制造业增长3.1%;纺织业增长16.3%;电力生产和供应增长18.7%。 全年地区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4523万元,比上年增长6.2%,利润总额为41791万元,增长66.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利润总额773万元,增长4.6%;股份制企业利润总额39843万元,增长66.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总额1155万元,增长176.7%。规模以上工业大类行业中,利润总额居前五位的是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烟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分别为10679万元、9818万元、6491万元、4043万元和3289万元。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1601万元,比上年增长3.0%,占生产总值的2.6%。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建筑业总产值270862万元,增长1.3%;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6274万元,下降42.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9.71万平方米,下降0.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2.94万平方米,下降25.8%。 第三产业
2015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6575万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住宅投资275391万元,增长26.9%;办公楼投资1637万元,增长30.2%;商业营业用房89547万元,增长46.7%。累计实现房屋销售面积109.3万平方米,增长44.2%,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853元/平方米,增长8.7%。商业营业用房平均销售价格为7698元/平方米,增长18.9%。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6026万元,比上年增长8.0%。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4186万元,增长18.0%;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53517万元,增长6.2%;住宿业实现零售额6403万元,增长12.4%;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1921万元,增长17.7%。 全年共接待游客9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亿元,分别增长12.1%和24.0%。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91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6公里,国道70公里,省道92公里,县乡道390公里,村道246公里。全社会货运周转量17684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8.65%。货运量1180万吨,增长38.01%。旅客周转量112860万人公里,增长27.22% 。客运量1726万人,增长26.6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4477万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599万元,下降0.3%;电信业务总量80878万元,增长25.3%。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30万件,快递业务量21.7万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0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36.53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10.7万户,4G移动电话用户15.74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77万户。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
吉首地区拥有学校144所,其中大学3所,中等职业学校10所,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3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26所,教学点58所(不计入学校总数),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84所。在校学生124584人,其中,小学生27918人、初中生14379人、高中生8687人、职业中专生14621人、大学生43680人(含研究生、成人、网络等学生)、幼儿园15169人、特殊学校13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毕业率98%,初中阶段升学率173.2%。 全市市直学校初三毕业学业考试科平合格率81.5%;科平优秀率52.3%,700分以上考生1457人,综合评价名列全州第一。全市共有1790人参加高考,专科以上上线人数1745人,上线率97.5%,本科录取592人,专科录取941人。 继续推进“三个一个都不能少”工程,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高中教育阶段资助金及中职教育、高中教育免学费共计2338万元,惠及学生28297人;落实农村教师岗位补助增长10%,优待农村教师,稳定教师队伍;加大教育基金募捐渠道,全年教育基金总收入134万元;帮扶大病特困教师450多人次,解决费用35万元。 学校介绍校名简介校址图片 吉首大学 吉首大学创办于1958年9月,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两地办学,校本部位于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是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也是武陵山片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湖南省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优秀学校。 吉首市人民南路120号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5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湘西自治州唯一一所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坐落于湘西经济开发区内,所处的湘西自治州位于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中心腹地,是一个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长期以来,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特色立品牌,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推行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吉首市新桥一路88号 湘西州民族中学 湘西州民族中学是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基础教育外语实验学校。学校创建于1936年,始称湖南屯区各县联立初级中学。1943年后,先后更名为湖南省立第十三中学、湘西民族中学、吉首民族中学、吉首县第二中学,1978年改为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1980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中学。2004年成为第一批挂牌的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2011年成为湘西州唯一一所省级高中样板校。 吉首市乾州小溪桥民中巷21号 吉首市一中 吉首一中创办于1955年,坐落在峒河河畔,2000年9月正式挂牌成为湖南师范大学第五附属中学。学校有57个教学班,学生3500余人,教职工200余人,建校近半个世纪来,培养了2万多名毕业生,其中不少成为专家学者和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人物。如全国第一模范公务员龙清秀,赴美跟随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攻读并获得博士学位的彭岳,作为中科院引进的国外杰出人才之一的留美博士后胡中波等。 吉首市新桥路1号 科技事业
全市年内实施科技项目41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4项、州级2项、市级32项。投入科技项目经费1019万元,项目实施完成率100%。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8.41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通过高企认证复审2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9项。完成国家专利申请855件。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18项次,新品种7个。 文化事业
全市有表演团体46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5个。文化经营单位(户)288家,其中,娱乐市场 12 家、音像市场12家、书刊市场 20家、印刷打字复印72 家、营业性演出2家、网吧170家。组织送戏下乡演出50场,组织送电影下乡1608 余场,观众达52.3万人次。 全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6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项目8项、州级项目18项、(县)市级项目27项、非遗传承人59人。馆藏文物共计857件(套),其中二级珍贵文物2件(套)、三级珍贵文物92件(套)(现存放于州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4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 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公共广播节目1套,全年制作广播节目5292小时,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9.97%,有电视台1座,公共电视节目1套,全年制作电视节目4745小时,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5.92%,无线广播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农村有线广播电视联网用户8851户,全市有线广播电视光纤网775公里。 医疗卫生
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事业机448个,其中县以上综合医院19家,民族医院1家,中医医院2家,专科医院5家,(其中包括:口腔医院1家、肿瘤医院1家、精神病医院1家、骨科医院1家和康复医院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168个,卫生工作人员5560人,其中技术人员4615个人,卫生机构床位数4318张。社区服务中心3个(峒河、乾州、镇溪等)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 体育事业
市区拥有体育场地237个,其中,综合训练馆2个、游泳池4个、运动场地231个。2015年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彭衣荣获一金一银。 资源环境
年末耕地面积10973公顷。全市建设占用耕地38公顷,基本农田稳定在9052公顷。 全市拥有环境监测站1个,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率90.04%。年末全市拥有县级自然环境保护区2个,自然环境保护区面积达20386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8.9%。获省环保厅批准生态村称号33个,省级生态乡镇10个。全市酸雨控制区面积15平方公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96.2%。 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37公顷,其中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133公顷、石漠化造林67公顷、巩固退耕造林142公顷、世行(法开署)造林195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8.2%。 全市城区绿地面积662公顷。 社会保障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359人。援助就业困难对象及零就业家庭就业986人,其中零就业家庭就业18户。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8%。 年末,全市共有敬老院13所,五保之家3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266人。全市年末共有城乡低保对象2.45万人,全年累计发放资金4536万元,其中城市低保对象8917人,累计发放低保金2583万元;农村低保对象15569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954万元。城乡大病医疗救助面进一步扩大,救助城乡患者3492人次,资助15228人农村五保城乡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累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466万元。 年末,全市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079人;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数9785人;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7583万元;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7587人;离退休人员3093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99848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70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66687人,参合率99.37%;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83665人。参加工伤保险27880人,其中新增参保1340人;参加失业保险17012人,其中新增参保1009人;参加生育保险12731人。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民族文化
随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加速,民俗文化活动的兴起,吉首市已基本形成了“东歌、西鼓、南戏、北狮、中春”的特色民族文化格局。 “东歌”,东部乡镇以山歌为主:位于吉首市东部的丹青、排绸、排吼乡镇是一个仡佬苗区,生活着两万多民族同胞。“正月调年,清明赶秋,五月望龙,六月数纱,七月鹊桥会,八月稻花黄,重阳斟美酒,山歌飞过岗”——这里唱歌对歌已成习俗,无论是婚嫁,表葬,走亲访友,喜庆哀乐都喜欢用山歌表达出来。因此,流传很多的歌谣,如“拦门歌”、“哭嫁歌”等。 “西鼓”,西部乡镇以苗族鼓舞为主:苗族鼓舞,粗犷、豪放、刚劲有力,表演形式有单人鼓、双人鼓、三人鼓、群鼓、男女单打、男女双打、男女混合打等形式多样,节奏上,分慢板和快板之分。主要代表作有《苗族花鼓》、《丰必鼓》、《迎宾鼓》等。 目前,在吉首市西部的寨阳、矮寨、已略、社塘坡等乡镇的苗族同胞对苗族鼓舞是情有独钟,逢年过节,击鼓、敲鼓,跳鼓早都成一种习俗。尤其是矮寨镇德夯苗寨,“天下鼓乡”苗鼓大赛活动已举办多届,产生五代苗族女鼓王。 “南戏”,南部乡镇以戏剧为主:南部是吉首市戏剧的最早发源地,包括乾州、河溪、双塘、马颈坳、白岩、排绸、排吼等乡镇,阳戏、花灯戏、折子戏、辰河高腔、弹戏、傩堂戏等多个剧种异彩纷呈。双塘镇全镇14个村就有九支业余剧团,逢年过节,他们到处搭台唱戏,特别是春节期间,更是从初一唱到十五。他们演出的阳戏剧目短小精焊,传统特色浓郁,很受群众的喜爱。1996年被湖南省文化厅授于“阳戏艺术之乡”。 “北狮”,北部的乡镇以狮舞为主:在吉首市的矮寨、寨阳等北部苗族乡镇,历来就有舞狮抢狮的习俗。在苗乡,人们普遍认为,狮子不仅驱鬼降魔,为人们带来福音,同时也代表男子的刚强,不畏邪恶的正义感。 每年的大年初四至初十,在矮寨镇镇政府所在地、大兴村、德夯苗寨都要举行规模较大的“百狮会”活动,来自吉首、花垣、保靖、凤凰等周边县市乡镇的数十支舞狮队登台献艺。 “中春”,吉首的中部以春为主:从古至今,每逢立春日,吉首乾州都要举行“扎春”、“迎春”活动。“乾州春”作为是游春活动的压轴戏,吸引了数万市民观赏。目前,乾州因“乾州春会”颇具民族文化特色,成为苗族春节文化特色地区,被确定为湖南省“春节文化特色地区”。 民族美食
湘西的地域文化神秘如山岚,使武陵山脉起伏连绵的山峰隐约于古老的巫傩中。论及湘西饮食文化这一文化印象,就恰如秋天山寨木楼檐前悬挂的一串串红辣椒,它火样的鲜艳是那么醒目,深深诱惑起人们对湘西饮食大快朵颐的欲望。走进湘西,无论在吉首,边城凤凰,还是秦汉古城王村,宾馆饭店中的菜肴无不让人感受到湘西饮食文化中主要的内核,那就是湘西的正宗味道“酸辣”。湘西饮食的味道,立足于武陵山区的物产、气候,多取材本地丰富的资源,借助特有气候条件,形成酸、辣、鲜、腊的特色,自成一家。 特色菜肴:吉首酸肉、板栗烧鸡、酸菜煮豆腐、隔年熏腊肉、包谷酸辣子、土家三下锅、血粑鸭、吉首酸鱼、乾州板鸭、湘西土匪鸭、松脆蜂蛹、野生枞菌、包谷酸。 特色小吃:桃花虫、特色米粉、炒梭螺、凉拌鱼腥草、血粑、烤玉米、米豆腐、酸萝卜、炒板栗、椿木牙。 传统建筑
吊脚楼——湘西的特色民居 早期吊脚楼,柱大枋粗,与正屋成一字形。其构架是加长各层穿枋,托起往外伸出部分,柱子吊脚下去,楼面铺上木板,即成。这样的“楼阳台”,屋檐处理采用单檐悬挑、屋面反翘的结构,“飞檐”悬出正屋,造型舒展向上;用料讲究天然取材,弯梁和挑梁均不加工修饰,以天然生成为上等;基础采用木柱吊脚,建造简易,省工省料。整个吊楼悬空而建,离地较高,通风向阳,空气清新,干爽宜居。房屋布局,通常一户一栋,或避风向阳,或临溪谷,或傍山腰,随山就势,依地而建。放眼望去,山寨吊楼,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别有意趣。 近代以来的吊脚楼,既求坚实,又逐渐讲究工艺,重视装饰,且形式上也与早期吊脚楼有所不同。布局往往与正屋成90度直角;结构上,转角处常以三、四块挑枋交叉穿过两柱,托起翘檐;屋顶多为歇山顶,制作精致。屋架自成一组,因作厢房用,按“客不欺主”之俗,一般不高于正屋房脊。吊脚楼外设悬挑走廊,二面走廊俗称“转角楼”,三面走廊称“走马楼”。走廊栏杆雕“万字格”、“喜字格”、“亚字格”等,悬柱(也称“吊瓜”)或为八棱、六棱、四方形,或雕成绣球、金瓜状,涂彩漆,着五彩,山野气息十分浓郁。 城市精神
信若山、怀若谷、气若桂、品若兰 信若山—信,信念、诚信。山:仁者乐山。吉首,四面环山,四水潆绕,南有炮台竿子之雄,北有吕洞喜鹊之峻,东据清江镇溪之奇,西倚天门高岩之险。这里孕育了罗荣光、杨岳斌一代代民族英雄。“信若山”象征吉首人信念坚定、一诺千金、忠义血性、诚信朴实之秉性。 怀若谷—怀:胸怀、情怀。谷:虚怀若谷。吉首,生态因谷而奇,文化因谷而蕴,城市依谷而建,特色因谷而显。这里多民族文化和谐共处、交融并蓄。“怀若谷”象征吉首人民团结、和谐、包容、理解之博大情怀。 气若桂—气,气节、气质。桂,丹桂,吉首市树。丹桂花香浓烈,香远益清,抗逆性强,生命力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自古以来丹桂即被视为“君子的节操”。“气若桂”象征吉首人民不卑不亢、宠辱不惊之气节,质朴刚健、顽强进取之精神。 品若兰—品,品德、品位。兰,兰花,吉首市花。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风姿素雅,花容端庄,飘逸俊芳,神韵兼备,幽香清远,沁人肺腑,历来作为高尚人格、高雅品位的象征。养兰、赏兰、绘兰、写兰,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品若兰”象征吉首人民亲山崇文、高雅贤德之品质。 “信若山,怀若谷,气若桂,品若兰”吉首精神表述语把吉首城市于“山、谷、桂、兰”等方面代表的地理生态特征与吉首人民在诚信、胸怀、气节、品质等方面体现的精神特质高度契合,浑然一体,与“谷韵吉首”城市品牌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城市品牌
2012年8月16日,吉首市举办城市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通过开展城市标识系统征集评选活动,最终决定将丹桂定为市树、兰花定为市花、白鹭定为市鸟;确定了吉首市市徽、“吉首吉”为城市文化标志、“吉娃”为城市吉祥物。 城市品牌品牌 图片品牌 品牌 市树 市鸟 文化标志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乾州古城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乾州古城历史源远流长,具有四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乾州古城人杰地灵。在这块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上,先后养育了明正德年间致力家乡教育事业的苗族知识分子吴鹤;清乾嘉苗民起义领袖吴八月;光绪年间,不顾年迈,在家乡募兵到闽、台抗法的陕甘总督杨岳斌;率兵抗击八国联军、保卫大沽口、以身殉职的天津总兵罗荣光;民国期间,涌现了民国陆军次助长傅良佐上将和热心苗区教育,潜心研究苗族问题的苗族学者石启贵;中国当代画马四杰之一的张一尊等一批民族英才。 湘西矮寨大桥奇观旅游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族风情、万年峡谷风光,荟萃于德夯。 矮寨特大悬索桥,以“世界第一”的伟岸身姿,矗立在峡谷之上欢迎您的到来;德夯苗寨,以浓郁神秘的民族歌舞和震撼灵魂的苗族鼓舞,为您接风洗尘;天问台,以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势,令您勃发摘星揽月质问天的豪情;户外运动,以中国一流的环境条件,让您体验滑翔伞空中盘旋,山地自行车穿梭林间的快意;流纱瀑布,中国十大最美瀑布,以轻纱漫卷珠帘的优柔和温润,向您诉说这块神奇土地千年万年的脉脉婉约…… 潕溪书院
潕溪书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吉首城区峒河北岸的鳌鱼峰之巅
湘西自治州博物馆坐落于吉首市风景秀丽的芙蓉岗公园内,
红枫森林公园,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由乾州景区
黄永玉博物馆坐落在吉首大学风雨湖畔,博物馆结合了湘西民居特点
吉首太阳岛,位于吉首市河溪镇,距市区半个小时车程。 在这里可以领略绿油油的草地,享受午后微醺,可以毫无顾忌在桥上摇晃,可以体会骏马的奔驰,还可以坐在船上观看小河的流淌,更可以体会小河流水的清冽……于群山环绕中,度过美好的假日,让轻松在心间流淌,让惬意连绵不断……它是吉首假日风情休闲的首选之地。 八月湖
八月湖离吉首市区半个小时车程,山清水秀,它是以跃进水库为主体, 八月湖之游,既让人游览了山光水色,让大家尽情、痛快地在玩乐中自我挑战,体验集体活动的精彩,也能爽爽地撒野一把! 编辑本段 著名人物
历史名人
城市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