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 争当中部地区 加快崛起、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绿色发展 示范区 共青城市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实现了从共青社到共青垦殖场,到共青城开放开发区,再到共青城市的华丽转身。这是一代又一代新老建设者砥砺奋进、接续奋斗,不断书写的傲人传奇。 踔厉奋发蹚新路,笃行不怠开新局。共青城市第三次党代会吹响了奋力谱写新时代垦荒创业精彩篇章的号角,明确了争当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示范区、共同富裕示范区、城乡融合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决战‘三城一区’、推进产城融合、实施‘六大行动’、建设大美共青”的工作重点。 2021年,共青城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江西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评先进县(市、区),江西省营商环境评价第十名,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财政总收入56.65亿元,增长50.5%,总量、增幅均排九江市第一,率先在九江市突破50亿元。 生态宜居共青城 争当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示范区 梳理共青城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工业是这座城市发展的“硬脊梁”。板鸭起家、羽绒发家,又陆续办起机械厂、乐器厂、酒厂……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共青城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该市以推动工业“再创辉煌、再现荣光”为目标,淘汰落后,提升传统,培育新兴,着力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 2021年,九江共青城高新区在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排名第27位、前进了19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2家,较五年前增长近7倍。 共青城高新区 “前期以制造为主,总部的销售、财务等职能会慢慢向共青城倾斜;后期将在共青城投资200亿元,打造食疗产业园。”江西江中食疗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付刚剑说,新研制的产品得到市场广泛赞誉,市场订单持续增长。与江中食疗一样,金酷科技、亚华电子、清越光电等一批智能制造领域的“大块头”相继落户,快速发展。 2021年,共青城市主动“走出去”,对接省内外“专精特新”企业,招引龙头企业,共引进项目54个、“5020”项目7个,总投资355.8亿元。 江中食疗产业园 服装产业,一直是共青城市一张名片。目前,已聚集纺织服装企业五百多家,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突破100家,其中不乏“鸭鸭”“回圆”这类行业翘楚,但离“纺织服装千亿产业集群”目标还存在不少差距。为让传统“老树”再发“新芽”,该市成功引进武汉纺织大学共青城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通过“研究院+产业园”的模式,助推传统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当年引进,当年见效,“鸭鸭”销售额突破70亿元、同比实现翻番, “共青城——一座温暖全世界的城市”成功出圈、走红网络。 共青城的快速崛起,不仅得益于“创业”,更得益于“创新”。“研究院+产业园”模式孕育而生,成为产业集聚的“强磁场”,先后建设南昌大学共青城光氢储技术研究院及泛半导体装备产业园,已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5家,吸引产业链关联企业4家;建设无人机组网遥感研究院,引进了翱翔星云等企业落户,未来3年至5年将培育2家上市公司、建成二三个百亿产业园。与此同时,共青城市大力发展新经济、新业态, 探索建立了“人才+资本+产业”发展新路子,打造了基金小镇这个“动力源”,培育了数字经济产业这把“金钥匙”,形成了“一镇多园”的“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经济发展格局,催生了跨境电商、人力资源等一批新业态加速聚集、裂变发展。 基金小镇 种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从签约到拿证,仅仅2小时!”被招引来共青城投资兴业的华力生物医疗科技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操建彪感叹“共青速度”之快,“在这种‘五星级’服务下,我们企业有信心三个月内达到规上企业产值标准。”操建彪提到的“五星级”服务是共青城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体现在企业注册、项目审批、开工建设等方面实行的“全程帮办代办”“一次性告知”“容缺审批”, 共青城也因此在全省2020年度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中跻身前十。如今,办事企业和群众只需在家一键申办即可坐等“收件”,便捷如“网购”。 争当中部地区共同富裕示范区 共青城市苏家垱乡村民周冬秀喜笑颜开,刚满100周岁的她,高龄津贴标准从400元提升到1000元,今年是她领取津贴的第5个年头。周冬秀说道,“这福利可比周边县市标准高出一大截。”共青城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要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让群众获得感彰显在群众口碑里,让群众幸福感洋溢在群众笑脸上。 2021年,共青城市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通过问民需、建机制、解民忧,真情实意帮助群众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双减”、营商环境优化等各领域取得系列成果。其中,柘林水库引水工程最得人心。 共青城市虽临近鄱阳湖,但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位变化大,真是“望水兴叹”。近十几年来,该市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源自柘林湖,依靠长达42公里的明渠单一输送。这一明渠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全市生活、工业用水,且途经村庄和农田,水量不足,水质易被污染。加之柘林电厂蓄水发电调节,常常出现走应急通道申请“喝水”的窘迫。“用水难”问题一直困扰着该市群众。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共青城市下决心修一条专供引水管道,让百姓喝上安全水、放心水。2021年4月8日,投资4.3亿元的共青城柘林水库引水工程正式通水,庐山西海清水奔涌而至,滋润着全市310平方公里土地,22万居民从此喝上放心水。 “我们住户非常满意,加装电梯对于年龄大的、腿脚不好的居民太便利了。”走进共青城市茶山街道北峰社区改造小区,就听到居民陶春根点赞小区“新成员”——3部崭新的电梯,附近街坊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加装电梯可能只是城市更新中小小的一环,却承载着市民大大的幸福。” 建成公办幼儿园3家、九江市第一所高标准公办托育中心;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床位1000张的共青城新市医院(三级综合医院)主体封顶;柘林水库引水工程顺利通水,城乡供水保障一体化项目稳步推进……该市2021年确定的538件民生实事已全部办结,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群众真切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实现“民得实惠,党得民心”。 赣江新区博雅学校 共青科教城 争当中部地区城乡融合示范区 2021年12月,首个环鄱阳湖通用机场工程 ——共青城通用机场航站楼工程项目破土开工。以通航娱乐消费、无人机和航空培训为支柱产业的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展示新窗口 ——通航新城再登头条。这是共青城市实施“南进西拓”行动、决战“三城一区”、实现城市版图向外扩延、建设“大美共青”的有力举措。作为策应该市“融圈入群”的桥头堡 ——高铁新城更是万众瞩目。“以后去南昌会更快、更方便。”共青科教城大学生小李盼着昌九客专早日开建。届时,这座新城以共青城东站为牵引,文化创意、高端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云集。 共青城通用机场航站楼项目开工仪式 共青城东站效果图 共青城市坚持补短板、拉长板,大力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的同时,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发展、一体推进,先后建成了南互通连接线、G532国道联络线共青段、苏青公路、青山大道等一批道路,形成了城乡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体系,启动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在全省率先实行城乡供水全覆盖,获评江西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综合考核先进县(市、区)。 走进共青城市苏家垱乡水口村,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让人赏心悦目,房前屋后花草芬芳,不远处的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里,村民三五成群围聚在一起,看电视、喝茶、下棋,其乐融融。为支持村容村貌提升,村民周本秀主动把自家150平方米的大院子空出来,给村里建设儿童活动功能区。“院子空着也是空着,不如改造一番,让村里孩子们有个娱乐场所。”周本秀笑着说。 在共青城市金湖乡“共青精神”体验园,镰刀、扁担、水桶、缝纫机、黑白电视机等老物件勾起满满的回忆;茅草房、板鸭厂、羽绒厂、砖瓦厂等城市记忆聚起浓浓的乡愁;花卉上墙、石子遍地、流水潺潺,引得人流连忘返。这里不仅传承了文化,留住了乡愁,凝聚了村民的集体归属感,焕发出乡风文明新气象,还成为一道特别的文化风景,每逢周末游人如织,带动周边村民吃上“旅游饭”。 “口袋富”了,精神也得“富起来”。共青城市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广泛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引导村民继承传统美德,加强新时代“家文化”建设,以家庭的“小气候”温润社会的“大气候”。一个个城市书吧、农家书屋“热”了起来,一场场接地气的实践活动、宣讲演出“活”了起来……如今,行走在共青城这座年轻的城市里,文明清风扑面而来。 江益镇江益村美景 争当中部地区绿色发展示范区 2021年10月14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生态文明论坛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为共青城市颁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奖牌,这块“金字”招牌正是共青城市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 “远看像森林、走进是公园、生活在乐园”。每到周末,共青城市富华公园就特别热闹,共青科教城高校大学生们喜欢来这里踏青赏花,市民们经常一家人在这里休闲散步,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生态画卷。“你看,落霞白鹭,水天一线,这里的风景多美啊!”摄影师正在富华公园为一对新婚夫妇拍摄婚纱照。 共青城市拥有鄱阳湖岸线93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43%,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和“空气长寿素”的负氧离子浓度为80000个/立方厘米……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共青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绿色”已然是共青城一张永不褪色的名片,也是共青城人民的幸福底色。 城在景中、人在画中、城景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青城市不断丰富城市内涵,刷新城市颜值,打造蓝天碧水、青山净土“生态城”,创建以人为本、干净舒适“宜居市”,全力打造“居者自豪、来者依恋”的鄱湖明珠。按照“开门见绿、300米见园”的定位,先后建成富华公园、珍珠湖公园、甘露公园、青年公园、西湖公园和马拉松赛道、东湖水系连通等一大批项目,形成“六大公园、42公里马拉松赛道、52公里滨水岸线、200公里健身步道”的城市生态格局,绘就“九水相连、六园相通、堤路结合、城景相融”的城市美丽画卷。 2021年,共青城市成为江西省首批美丽宜居试点县(市、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绿色不光体现在“颜色”上,还体现在“产业”中。2021年2月,总投资50亿元的南昌大学共青城光氢储技术研究院及泛半导体装备产业园项目签约落户共青城市,计划投资氢能发电设备研发和制造、制造和城市新能源开发等业务……绿色产业成为共青城一张亮丽名片,这既是共青城市贯彻“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也是落实“两山”转化的生动实践。 国科共青城实验学校 光氢储产业园 数字经济产业园 来源:江西日报 共青城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