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治水:清涟润湖城
沅江,是洞庭“四水”中最长的一条河流,从贵州到湖南,干流总长1030公里。千百年来,沅江作为连通洞庭、长江的黄金水道,增进了西南地区与中原的交融交流。位于沅江入湖口、与沅江同名的湖南省沅江市,充分享受着这种交流带来的红利,成为南洞庭畔的一颗明珠。 01:31 策划:谢泽 采访:向珊 摄制:胡九思(01:31)沅江城美,美在多水。 毗水的城市大多是“城中水多”,而沅江以一个县级市的辖区规模,被湘、资、沅、澧和洞庭湖水系的154个湖泊、25条河流环抱,绝对称得上是“水中有城”。 沅江市位于伸入南洞庭湖的一个半岛上,半岛南北东部分别为资江、沅江和南洞庭,城内又分布着多个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湖泊,浩江湖、蓼叶湖、下琼湖、上琼湖、石矶湖、胭脂湖和榨南湖“七湖”水系呈树枝状伸入内陆低矮岗地,形成众多的湖汊、半岛,有“百岛千汊”之称。“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和“水绕城中过、城在水中浮”的特色景观,使之成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水景城市。 沅江市临水而兴,后也因水而忧。 随着城市规模化扩张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人与水资源的矛盾日益加深——内湖作为备用水源,水质提升需求迫切;城区排水设施不完善,污水收集率低;雨污合流,汛期排涝压力大;河道淤堵,河湖连通不畅……沅江水与洞庭湖血脉相连,沅江治水,迫在眉睫。 2017年以来,沅江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城区“七湖”整治和保护工作,将河湖生态修复列入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的重要序列,采取“一湖一策”原则,全力推进沅江市水体达标及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19年11月,沅江市人民政府与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环保集团签署《共抓长江大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坚持中心城区一盘棋,以水污染治理为核心,统筹兼顾水安全、水资源、水景观、水生态、水管理,绘制了沅江市水环境规划“一张图”。 202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重要湖泊保护和治理的指导意见》,针对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洱海、滇池等重要湖泊提出“深入推进实施湖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保障湖区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规范入湖排污口建设”“加强湖区重要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等治理措施。 在其指导下,沅江用一张蓝图为“江湖同治、水岸同治、流域同治”书写着生动注脚——沅江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PPP项目涵盖污水管网、内湖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活水提质、智慧水环境管控平台五大新建工程以及水质净化厂、自来水厂等存量工程,是湖南区域类别最全、雨污分流最彻底、供排一体化特点最明显的长江大保护项目。一张蓝图,把厂网河湖岸、供水和排水全部囊括在内,这在长江沿线城市中尚不多见。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治水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厂 网 “谢谢你们,让我们师生远离内涝。”2021年底,沅江市一中盛校长将一面写着“关爱校园 国企担当”的锦旗送到项目公司。 沅江市一中南校区位于洞庭湖畔,地势低,地下水位高,汛期“内涝”多发,影响正常教学,还存在安全隐患。长江环保集团沅江项目公司采用新型回填材料、优化管井连接方式等措施,提前完成了雨污管网改造工作,解决了校区积水问题。 河湖 在城北,连通下琼湖和蓼叶湖的杨泗桥运河正在进行河道开挖,包含拓宽疏浚整治边山运河、汲水港运河、桔园桥运河,新建及改造4座闸门在内的一系列活水提质工程,能够将内湖水系打通,重构五湖连通的“东方威尼斯”水景观。 岸 上琼湖畔,居民吴先生亲眼见证了家门口的变化。几年前,吴先生买了湖景壹号小区的房子,“以前只有湖,没有景,湖边要么是菜园,要么是荒地。”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亲水平台、人行步道和景观绿化带一一呈现,“如今推门见景,休闲有了好去处” 。 “一期工程建成后,结合现有水环境污染治理和管控措施,可使沅江市中心城区旱季污水收集率达到 90%以上,大幅削减中心城区主要水污染物的入湖量,助力重建功能完备、景观优美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沅江成为南洞庭、西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外围保护长廊。”沅江项目负责人罗龙海介绍说。 厂网河湖岸一体化治理给沅江带来的变化,让沅江人对身边的水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仅是供养生命的元素、收获物产的土壤、沟通物资的通道,更是一位相伴共生的朋友。大保护工作修复、维系着这一关系,让人水和谐的佳话在洞庭湖畔久久流传。(本文作者:向珊 谢泽)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