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后,夹皮沟金矿使用渗滤氰化提金。1939年末,夹皮沟建成300吨/日选矿厂,修通桦夹公路。从1940年开始,使用混汞—浮选法回收汞金,直至1945年日寇投降为止。矿石经鄂式破碎机(老虎口)初碎,再经圆锥破碎机破碎成18~5毫米碎矿,加水和白灰进入球磨机磨成浆状式的微粒,经汞板回收70%左右的自然金微粒后,加入选矿药剂,送入浮选机搅拌,使剩余金属矿物附着于泡沫中,浮到浮选槽表面,用刮板刮出;经浓缩、沉淀、过滤、干燥成金精矿粉;浮选后的尾矿砂随水放掉。由汞板回收的混汞金(也称汞膏),经过脱汞加工成海绵金,掺入适量硼砂和苏打入石墨坩锅内,置烧焦炭的火炉中熔化成金液,倒入铁质容器内,随比重的差异而分层沉淀冷却。剥去上层杂质部分,留下层部分即得合质金(含金55~75%)。至1941年3月,夹皮沟金矿共生产金精矿218吨(吨含金104.5、含银266克、含铜11.1%);生产混汞金218公斤(含金27%,含银7.8%)。金精矿运至满洲矿业开发株式会社奉天金矿精炼厂(今沈阳冶炼厂)炼制,得成品金97.2公斤。 [3]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