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山东乳山市统计局一名在职公务员 因对干部任用不满意, 网购刺激母猪发情用的激素, 自2017年8月开始, 通过针管注射进统计局日常喝的大桶水里, 致统计局多人身体健康受影响。 目前, 该话题已引发全网热议。 到底怎么回事? 我们来梳理一下 舆情事件时间线↓↓↓ 舆情事件回顾 01 2019年7月,乳山市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对统计局工作人员于某进行立案侦查。经查实,于某在单位饮用水中投放医用注射液。案件已移送检察机关。 02 2020年10月25日,网民发布的乳山市统计局一名工作人员涉嫌投毒的信息与上述事件有关。 03 乳山市统计局“投毒”的消息,持续在网络上发酵。 04 10月26日,山东乳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通报: 通报表示: 有关表述与查实情况确实有较大出入, 存在明显夸大和编造成分。 舆情事件传播情况 从话题走势来看, 话题起于25日 在26日时话题热度直线攀升。 传播路径来看, 微博传播是该舆情事件传播中的主力。 微博热搜中, 该舆情事件阅读超5亿 讨论超3万。 传播热门主题词中, 山东、统计局、公务员、 母猪、发情、激素等词语频率较高。 传播事件的情感属性来看, 负面情绪占据绝对主导。 舆情事件相关信息 工作人员回应“是有这么个事” “有这么个事,但网上的消息确实是有点夸大了。”乳山市统计局一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采访记者,单位大部分人都正常上班,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严重。 是否是网上所传的“刺激母猪发情用的激素”?“那不是什么毒药,就可能是大家之间有矛盾,我在你的水里放了一点脏东西。”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不知道具体投的是什么东西,结果并未对外公布。“我感觉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不知道(网上)是从哪儿得来的消息说是什么激素。” “您认为,是哪一部分夸大其词?”记者问。该工作人员表示,“造成的后果,造成的影响,我感觉都是不真实的。” 知情人士 “确有其事,但内容有些夸张” 记者:这个事情是真实的吗? 知情人士:有这么个事,确实是有,但是它内容确实是夸大其词了。 记者:如果是从2017年8月份开始(投毒)的话,这么长时间,你们都还没有发现吗?水没味道吗? 知情人士:我是没什么感觉。 记者:您也喝到过那个水吧? 知情人士:对。 记者:您去医院检查了吗? 知情人士:我去查了。出了这个事,我们集体都检查了,但是没什么大的影响。 记者:您身体指标有没有超? 知情人士:我是没有,可能我是年轻,其他的具体我也不太清楚。 已进入检察院起诉阶段 知情人称作案人员为“普通工作人员” 如确有其事,那么作案人是谁?为何要作案?网贴声称,作案人是一名乳山市统计局在职公务员,原因是因为对干部任用不满意。 “(作案人是)科室的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也不是领导或负责人。”该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他见过这个人,但接触很少。此外,他还提到,赔偿工作都是在进行,可能进行地比较慢。 “目前侦查已经结束了,进入了检察院起诉阶段。”有记者联系上了乳山市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了解到投放物质是一种激素。但是否是刺激母猪发情用的激素,她表示并不清楚。“网上那个帖子我看到了,有一定的夸大和编造虚构的内容。” 此外,有记者联系上了乳山市宣传部新闻科。对方表示,有媒体向宣传部了解情况,如有新情况发布,他们将及时向媒体沟通。 舆情分析 为何舆情持续发酵? 在舆情事件发生初期,相关工作人员在未能知悉详情的情况下,随便接受记者采访。查看相关新闻发现,接受采访的有“乳山市统计局一名工作人员”,有所谓的“知情人士”。这种相关工作人员随便接受采访,导致所谓“内部信息”不断外泄,而不是统一一个口径对外发布,正是舆情不断发酵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作案人是谁?”“作案原因是什么?”“乳山市公安机关侦查结果如何?”面对众多疑问,官方的信息发布仍无法给出确切信息,难以满足舆情事件中“吃瓜群众”的围观心态。因此,舆情热度并未因为官方发布而迅速下降,官方发声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接下来, 山东乳山“公务员投毒”事件舆情发展如何? 大家不妨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