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长江口东洲、布洲合并为海门岛。后周显德元年(954年),设三谈静政、场合一的地方管理机构"吕四场",这是跟都南她神草形而盾便农启东境内首次出现行政管理机构。显德五年(958年),海门建县于东布洲,上隶于通州。海门县域包括今启东中北部地区。至北宋至和年间(11世纪中叶),胡逗洲向东扩展,与海门岛相接,形成东西长约75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的"通吕水脊"(西至南通唐闸附近,东至吕四)。 元末至明朝中叶(14~15世纪),长江主泓北移,海门沿江地带大面积坍塌,先后四迁县治,仅留吕四一地。由于民户所剩无几,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撤销海门县建置,改为乡,并入通州。 清康熙末年(1制另720年左右),长江口北岸开始新的淤积。在此后的200来年里,许多小的沙洲联逐渐并连形成启海陆地。乾隆三伟离王蛋厂江任紧九未十三年(1768年早毫味注激),划通州19沙、崇明11沙和新涨的10个沙,设置海门直隶厅,上隶于江苏布政使司。今启东中部地区,时为海门直隶厅的东境。雍正至光绪初年(1733~1875年),长江口北岸免率食的惠安沙、杨家沙、永丰沙等13个沙洲陆续形肉话促止仍百难责导轴纪成并连成一片,因临近崇明,大多为崇明人开垦,称崇明外沙(称崇明岛为内沙)。光绪二十三年(1职固更897年),崇明县设崇海司巡检署于九龙镇(后更名为久隆镇)。崇海两县间开挖崇海界河,西起庙桥,经南阳村东流入海,南为崇明外沙,北属海门。与此同时,通海界河开挖完成,以南为海门,以北为通东(通州东部)。今启东分属三县的格局至此形成。 中华民国元年(191声岩婷就福派妈2年)1月,海门废厅设县;5月,通州改称南通县。今启东中部地区时属海门县,隶属于沪海道;北部地区时属南通县,隶属于苏常与已那构茶护道。民国9年(1920年),崇明县在外沙惠隆镇(今汇龙镇)设行政公署。民国17年(1928年)1月,应启东人们要求,民国江苏省政府作出决议,"崇明外沙应即设县分治,定名'启东'"。2月,国民政府作出"准予备案"的决议。3月1日,启东县宣告成立,县治汇龙镇,隶属于江苏省,下辖10乡,居民33万人。民国22年(1933年),启东县隶于江苏省行政第七区。民国25年(1936年),江苏行政第七区改为第四区,启东隶属第四区。 民国29年(1940年)11月,新四军挺进启东,建立启东县抗日民主政府。16日,接管启东县政权,国民党启东县政权到此结束。启东民主政府最初设在汇龙镇,后撤到江家镇。民国30年(1941年)3月,日军正式占领汇验留行庆镇概毛龙镇后,日伪炮制临时伪政府-久说乎许身带真当-"启东地方自治会";扩兴就香启东抗日民主政府在农村流动。9月,为对付日军"扫荡",抗日民主政府将启东、海门两县合并为海东行署。12月,改称海启行署。民国31年(1942年)7月,崇迅哪带己段德简血明划入,改称海启崇行免署。9月,通东地区划入,成立东南行署,驻地在聚星镇。民国32年(1943年)4月1日,日伪正式成立伪政权"苏北清乡区启东特区公署"。其管辖范围是原老启东区域,即崇海界河以南。民国34年(1945年)8月31日,日伪军撤逃,日伪政权垮台。 民国38年(194通重接独浓础灯继团全耐9年)1月,启东、海门全境吗太线印部章磁算解放。两县恢复建述祖范置,划海门的东部地区、通东的吕四地区归启东版图,县晶氧又笑斗工她脚得谈批政府驻曹家镇。5月起,县政府迁至汇龙镇,隶属于苏北行政区南通专区。195九衡钱坚斗色3年,隶属江苏省南通专区,1968年隶属江苏省南通地区。 1983年3月,江苏给等省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启东车约向断天案管县隶属于南通市。1989创龙年11月、12月,经国务苦哪入院批准,民政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先后发文,同意撤销启东县,以原区域设立启东市(县级),仍由南通市人民政府管理,实行计划单列。1990年2月15日,启东召开撤县建市大会,市委、市人大议风较九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政协挂牌,宣告启东市正式成立冲约丝秋极州。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2008年,启东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①撤销汇龙镇、永阳镇、惠丰镇,合并设立汇龙镇;②撤销民主镇、北新镇,合并设立北新镇;③撤销大兴镇、惠萍镇,合并设立惠萍镇;④撤销和合镇、寅阳镇,合并设立寅阳镇;⑤撤销新安镇、东海镇,合并设立东海镇;⑥撤销向阳镇、近海镇,合并设立近海镇;⑦撤销少直镇、南阳镇,合并设立南阳镇;⑧撤销东元镇、海复镇,合并设立海复镇;⑨撤销志良镇次抓、合作镇,合并设立合作镇;⑩撤销久隆镇、王鲍镇,合并设立王鲍镇;⑾撤销天汾镇、兆民镇、吕四沙缩府材买始虽困港镇,合并设立吕四港镇。 截至2014年2月,启东市下辖11个建制镇、1个乡,分别是:汇龙镇、北新住海永镇、惠萍镇、寅阳镇、东海镇、近海镇、南阳镇、海复镇、合作镇、王鲍镇、吕四港镇、启隆乡。 2015年,启隆乡撤乡设镇,改为启隆镇。 江苏省启东市行政区划镇名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人) 汇龙酒灯工画京额然固镇 128.51 189038 北新镇 98.94 40962 惠萍求至读诉镇 102.69 94774 寅阳镇 101.88 81309 东华由兵青歌裂海镇 90.70 73772 再即穿必刻情近海镇 76.50 66190 南阳镇 131.72 115233 海复镇 69.74 60143 合作镇 99.66 81594 王鲍镇 116.60 99899 吕四港镇 128.96 168994 启隆乡 19.86 3250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启东地处东经121°25'40″至121°54'30″,北纬31°4四1'06″至32°1免龙优密将旧孙缩律6'19″。南濒长江入海口北支,其中东段以江心为界,西段永隆沙对应须死轮纸新云银细与上海市崇明县接攘,国家高速公路网G40横贯启东,崇启大桥与上海崇明岛相连;东、北濒临黄海,西与海门市毗邻。 自然气候
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属沿海低平地区。微域地形略有起伏,西北向东南微倾,倒岸河为南北地貌的自然分野,河南高程(吴淞标高)3.6-4.6米,河北高程在5.1-6.1米,南北倾斜度约1/30000米。东西倾斜度约1/43500米。常年地下水位1.2-1.6米。 地质地貌
在自然地面下17米范围内主要有:填土层(或耕土层)其一般厚度为0.6-1.0米,土质松软。次层为粉层粘土,局部地段以粉质粘土夹粉土薄层为主,此层厚度2-4米不等,为一般建筑物基础较好的持力层,其下层为粉砂粘土互层,局部夹有粉细砂薄层,较均匀,由西向东以粉砂为主转为粉砂粘土互层为主,厚度逐渐加厚7.5-10.0米左右,其承载力较高,土层有一定厚度,且分布为稳定,再下层为粉细砂层。总的来说,启东的地基承载力一般在10-13T/m2,属滨江临海的冲积平原。 启东结晶基底埋深较大,其岩性较软弱,具有柔性,难具备大震活动的岩石条件,新生代以来,坳陷作用占主导地位,表现了大规模的沉降运动,形成盆地和平原,地层可塑性大,破裂变形弱,由于新生代以来的活动断裂,多为同沉积断裂,能量易释放而不易积聚,升降运行有明显振荡性,因此该地区不易孕育大震。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启东属长江口沉积平原,除 1通吕水脊区成陆千年以上外,大部分仅有二三百年历史。启东市境内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东南略低,地面高程在2.0~3.14米之间。成土母质系海相沉积物和长江冲积物,具有强石灰。吕四地区土壤类型为壤性或砂性潮盐土;蒿枝港以南,头兴港以西,协兴河以北地区主要为粘性灰潮土;沿海、沿江地区主要为壤性或粘性潮盐土。2011年,启东市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181.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03.万亩。江海堤防总长146.8公里,其中江堤47.3公里,海堤77公里,洲堤22.5公里。 编辑本段 人口民族
2013年末,启东市户籍总人口为112.35万人,比上年减少0.0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12万人;城区(汇龙镇和开发区)人口24.8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508人,出生率为6.68‰,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2.3:100;死亡人口7922人,死亡率为7.05‰,自然增长率为-0.37‰。2013年末常住人口为95.78万人,城镇化率52.3%。 编辑本段 经济概况综合
经初步核算,2013年,启东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58.31亿元,按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33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工业增加值25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259.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启东按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58587元和68653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0.4:52.0:37.6调整为9.9:50.7:39.4。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升至第38位,比2012年提升1个位次,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和竞争力等级都达到A+级。 第一产业
2013年启东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26.12万吨,比上年下降1.0%。其中,夏粮总产8.11万吨,比上年增长0.3%;秋粮总产18.01万吨,比上年下降1.6%;全年油料和棉花总产分别为10.34万吨和1.6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8.9%和2.2%。生猪、羊、家禽饲养量分别为45.2万头、118.2万只和1861.8万羽。全年肉类总产量5.88万吨。全年水产品产量36.01万吨。 第二产业
2013年启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6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71.68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占启东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1.9%,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实现产值468.03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占启东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4.3%,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实现全部工业应税销售542.40亿元,入库税收31.50亿元。重点企业贡献突出,2013年启东五十强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3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增幅快于启东规模工业增幅1.0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产值的39.1%,对启东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36.7%,拉动启东规模工业产值增长5个百分点。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启东五大产业集群完成产值758.96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55.6%。海工装备完成产值122.60亿元,增长21.4%,新医药产业完成产值86.40亿元,增长23.9%;节能环保产业、电动工具产业规模化、配套化水平不断提升,东成工具应税销售突破20亿元;新能源及光电产业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完成产值123.10亿元。 启东是江苏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的"建筑之乡",建筑业历史悠久。上世纪20年代,启东的陶桂林在上海开办馥记营造厂,承建了当时上海的最高建筑24层的国际饭店,由此掀开了启东建筑走南闯北的崭新篇章。如今,启东建筑铁军遍布上海、北京、南京、苏州等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个大中城市,并涉足10多个国家,十次荣获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先后创出上海市"白玉兰"、江苏省"扬子杯"、北京市"长城杯"等省级名优工程280多项。 2013年,启东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88.6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583.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80.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1%。建筑业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顺利通过中国建筑业协会组织的专家评审,荣获"中国建筑之乡"的国家级殊荣,南通二建再创2项鲁班奖工程,江苏启安连续四年荣登省建筑业百强企业(建筑安装类)榜首。 第三产业
2013年,启东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62亿元。其中,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73.06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7.7%;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82.56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2.3%。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34.77亿元,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0.85亿元,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教育
在2013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中国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260大最佳高中》中启东中学以满分100排名并列第一,同样获得满分的学校还有北京人大附中、湖北华中师大第一附中和北京四中。 2013年末,启东拥有中小学及各类学校143所,其中普通高中6所、职业高中2所、特教学校1所、中小学72所,幼儿园62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94335人;专任教师6712人。教育质量高位走强,2013年启东高考成绩继续保持领先,文理科均分、本科率等高考核心指标都居省前茅。中考平稳有序,考试成绩在其他县市区总均分和2012年基本相当的情况下,启东市总均分比2012年提高了10.68分。在江苏省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中,启东市学业成绩标准达成指数为最高级9级。启东创建公办幼儿园11所,幼儿保教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科技
2013年启东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产值571.68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41.9%;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3%。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5家,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中心2家。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62项,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59个、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高新技术后备企业32家。知识产权战略有力推进,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32件,通过省知识产权区域示范验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人才引进成果丰硕,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351人,其中创新创业团队6个;9人入围省"双创计划",4人入围省"博士集聚计划",列南通各县市第一;荣获"省人才工作先进市"称号。 卫生
2013年末,启东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08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0.35万张,其中医院病床0.17万张;启东共有卫生技术人员0.3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0.20万人,注册护士0.1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深入推进,启东参保人数85.47万人,参保率达99.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卫生厕所覆盖率84%,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100%。启东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77.51岁,其中男性75.02岁,女性80.12岁。 体育
2013年启东城区拥有协会俱乐部活动场所26个,社区健身点94个,健身会所14个,健身公园、各类型健身活动广场12个。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初步建成,元宵火炬接力、球类、棋类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体育生活。全年先后举办了第四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南通至启东赛段、江苏省姚记杯掼蛋比赛、江苏省拔河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江苏省门球比赛、江苏省少年儿童羽毛球冠军赛、南通市第十届运动会中小学生部羽毛球比赛。 交通
2006年2月,启东确立了以崇启大桥及宁启、扬启高速公路为骨架,构建"六纵六横两沿一环"的市域干线公路网与"两高速、一通道"的通往市外公路相结合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的总体目标。 到2020年,启东交通将实现"123456"出行目标,即城区往各方向交通流能在10分钟内到达高速公路互通;启东域所有乡镇节点在20分钟以内可到达高速公路互通,进入高速公路网;市区至各乡镇、开发区,在30分钟以内到达;各乡镇、开发区之间,40分钟内到达,市区至上海,50分钟以内到达;各乡镇、开发区等重要节点,至上海在60分钟内到达。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沙地文化
启东是年轻的沙地,是近200多年内由沙洲之间的泓道封淤而联并成陆的。启东这一带,古称“东胜瀛洲”。晋人王嘉《拾遗记》对启东一带洋面作了描述:“瀛洲,一名魂洲,亦曰环洲。东有渊洞,有鱼长千尺,色斑,鼻端有角,时鼓舞群戏。远视,水间有五彩云;近视,乃此鱼喷水为云,如庆云之丽,无以加也。”此文虽语出不经,但对启东成陆以前,沙屿不时出没于大海波涛之中,并有群鲸嬉戏,喷水若五彩云的景象,作了生动的描述。另外,名著《浮生六记》对启东作了珍贵的记载。 据考,瀛洲的几经沧桑归根结底则是跟长江主泓道的几度变迁有直接关系的。唐时的瀛洲,是在今日南通市往东那条长15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的通吕水脊北侧,即古称东布洲的地方。故而吕四有“西连通泰,东及扶桑,北负沧海,南襟长江”之说。清朝嘉庆年间,长江主流重入南泓道,在南蒿枝港以北便涨出了吕复新沙,灶界沙,日照沙等几块沙洲,南部长江口上更出现了成群的江心沙洲。这些沙洲便是启东一带成陆的雏形。它们遍身堆积着层层叠叠的海贝和海藻的残骸,后来更长出了草莱萋萋的灌木,遂成绿洲。 在启东,北部吕四一带称为“北沙”,南部和中部地区叫“南沙”。“南沙”“北沙”语言迥异,习欲有别。南沙人讲的是启海方言,与海门话完全一致,和崇明话相似,跟上海话相近,同属吴语,而“北沙”人说的则是“吕四话”。对于“南沙”居民的由来,比较主流的看法是“句容迁崇明,崇明搬启东。”据明正德《崇明县志》记载,崇明岛初涨时,人烟稀少。696年(唐万岁通天年),有黄、顾、董、施、陆、宋六姓在岛上“辟草垦土,易而为田”,人口大多来自江苏句容一带。1025年(宋天圣三年),崇明新涨一沙有姚、刘二姓来居,名姚刘沙。1101年(宋建中靖国元年),三沙涨成,因“有鱼盐之利,民乐居焉。”句容人朱、陈、张三姓来此定居。清光绪以后,崇明岛东北江中相继涨出十来个大小不等的沙洲,于是外地特别是临过的崇明、海门居民便陆续迁来开沙垦荒,繁衍生息。这些沙上人,便是启东南部最早的居民,他们大多是崇明地主的佃户。由此可以推断“南沙”居民源于江南句容、迁自崇明的说法是极为可信的。然近代以来,“南沙”居民的主流大多是来自浙江嘉兴湖州一带。是太平天国时期为了躲避战乱一路北迁的浙北江南人。就现在来看,长江口沙地的民俗文化和浙北也是极其相似的。 启东南部沙地的居民潜意识里还常以江南人自居,自己居住在江北,仍然固守着江南的不少习欲。居然噱称外地人为“江北人”,把听不懂的话叫作“江北话”。’这也正好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南沙”居民源自江南。另也称自己为“沙上人”、“沙里人”。以示区分与北部人的不同。 至于启东北部吕四一带的“北沙”居民,更是由来已久的复杂移民。“北沙”是启东最早成熟的沙地,为长江入海口出涨的“东布洲”。唐朝时,吕四辟为盐场。根据史料记载,这里的早期居民为流放于“胡逗洲”上以“煮盐为业”的各地“流人”,当然也不乏从外洋漂来的各地渔民。其居民究竟源于何地,如今很难考证。但语言学家对于如今吕四话的研究,认为吕四话是古常州语。故将吕四话划为吴语毗陵片。从人类迁徙规律看,大凡人口流徙,总是与自然地理、行政命令、区别设置、社会经济密不可分。在吕四,民间曾有这样一种传说:明朝洪武八年八月十三日,吕四地区发生海啸,3万人淹死。于是朝廷下旨,从白卯(今常熟)抽杜、卢、季、周、毛、彭等姓,连同祖宗枯骨,举家迁往吕四,永不回原籍。因此,传说吕四地区本籍就有这么几个大姓,其余都为后来迁来的客籍户。 方言
启东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圆陀角风景区:圆陀角位于启东市寅阳东南 角,为江苏省的最东端。这里寅时(早晨五时)即可见到日出,比他地约早一小时而得名"寅阳"。 通师侨校:前身为清末状元张謇创建的南通师范附属学校。该校创建于1938年,建校后,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如粟裕将军等。通师侨校被称为苏北(苏中)革命基地的摇篮。解放后政府多次拨款重修通师侨校。通师侨校共有大小房子四十多间,并陈列着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 集庆庵:位于吕四镇鹤城路,传创建于南宋,是启东最古老的佛刹,现存大殿、祖师堂等。庵堂西侧还有宋代砖塔,内放开山主持-真慧师太灵骨。集庆庵距今近千年,在吕四有"先有集庆庵,后有吕四镇"的说法,现建筑于1988年以后易地重建。 三清殿:吕四唯一没有被毁的元代建筑,始建于元代。历史上三清殿规模宏大,所供主神:元帅大老爷。该庙毁于文革,但主体大殿没有完全被毁,90年代在原址基础上重修了三清殿,又把在文革期间被毁的三甲镇海神庙的海神娘娘也挪了进来,三清殿已经成为出海渔民顶礼膜拜的圣地。 慕仙楼:始建于清代,就在今天的吕四三官殿内,毁于文革。当时有一个参加破四旧的红卫兵读过高中,看见洞宾楼内有一块清代张宗绪所写的《慕仙楼纪》,细心的他在破坏以前把这篇游记全文抄了下来,90年代重建慕仙楼,这位红卫兵把他当年抄写的《慕仙楼纪》交了出来,说以在公园的慕仙楼里,才有幸看到早已被毁的《慕仙楼纪》的全文。值的提一下的是,如今的慕仙楼里面还有一篇文章叫《重修慕仙楼纪》,它是当时吕四镇政府委托吕四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樊永若所写。 曹家镇德肋萨堂:位于启东合作曹家镇,1933年修建,是当时中国第六大教堂。其堂内所有装饰用料均从德国进口。1950后,教堂先后被乡粮站,公社礼堂,县水泥厂先后没收占用。改革开放后,落实教产,由当地政府主导,在原堂东侧一华里处缩小建造一所教堂抵挡赔偿,并在1996年举行复堂典礼。2005年老堂被正式列入启东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 城市荣誉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