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儿童健康的“晴雨表”——尿常规检查 2021-07-15 09:00 尿液不仅能够精准评估泌尿系统病症,还可追踪部分疾病“踪迹”,减轻患者抽血痛苦。专家建议 2 岁及以上的儿童,应每年施行尿常规检查,以便能够尽早发现泌尿系统病症。原因为以下几项。 1 儿童健康的“晴雨表” 尿常规检查主要涉及尿色、酸碱度和透明度、尿蛋白及尿糖定性、尿比重,还包括尿离心处理后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上皮细胞及管型计数。正常情况下,尿液标本为随机尿,具有取材便捷的特点,是门诊常见检查方式,但易受到药物、饮食及运动等因素的制约。同时,尿液标本盛装器具应满足干燥清洁的原则,若婴幼儿配合度较差,则可于留尿前做好外阴部清洁,预防粪便混入,造成尿液污染。 尿液作为躯体健康的“晴雨表”,诸多肾脏病症早期具有症状、体征呈现不典型的特点,但尿液检查可见异常表现,若未做好早期肾脏病的筛查与鉴别,则会逐步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往往需要借助肾移植、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等方案,维持机体生命。 2 尿常规能够证明什么? 尿常规既可精准核查尿液比重、酸碱度,还可通过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的把控,进一步明确泌尿系统病症,便于后续追踪和随访,以免造成病情延误。即尿液成分分析,可为肾脏病变、功能状态及代谢病的评估提供有利依据。原因为:尿液内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等成分,和泌尿系统病症呈现正相关,若首次检查表现为异常者,可再次施行尿液检查,若2次均表现为异常,则应立即到肾脏专科就诊。 例如:若红细胞计数较高,则多为肾脏病症,常见IgA肾炎;若白细胞计数较高,则多为尿路感染,是女性常见病;若为蛋白尿,且表现为高度浮肿,应警惕是否为肾病综合征。血尿作为儿童肾脏病症筛查中最为常见的表现,血尿并非是肾脏病症,还有可能是其他病症引起的血尿。例如孤立性血尿(俗称为单纯性血尿),是儿科常见病症,虽无高血压表现,但可见不同程度浮肿、蛋白尿,肾功能检查也处于正常标准。而在尿红细胞形态评估中,能够有效做好非肾性血尿、肾性血尿间的鉴别,便于后续诊疗。 3 儿童常见泌尿系统病症 3.1 急性肾小球肾炎 是由诸多病因引起的肾小球感染,且逐步进展为免疫反应性非化脓性炎性病变,症状表现为血尿、水肿和少尿、高血压等,虽预后效果较佳,但若处理不到位则会进展为高血压脑病、急性期肺水肿及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等。 而在临床表现中,因患儿年龄的不同,多见不同程度少尿。例如:婴幼儿尿量在200 mL 以内,婴儿正常尿量为 400 ~ 500 mL,幼儿正常尿量为500 ~ 600 mL;学龄前儿童正常尿量为 600 ~ 800 mL,患病时尿量在 300 mL 以内;学龄儿正常尿量为 800 ~ 1400 mL,患病时尿量在 400 mL 以内。 治疗:①休息。要求患儿卧床休息,时间约为 2 ~ 3 周;若血尿、水肿等症状表现消失,且血压恢复正常,则可施行下床活动锻炼;待血沉指标处于正常标准时,可正常上学;②饮食。倡导低盐、限水、限蛋白饮食,即每日食盐摄取量在 60mg/kg;借助不显性失水、尿量等指标对每日饮水量进行计算;每日科学摄取动物蛋白,剂量为 0.5 kg;③抗感染。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时间约为 10 ~ 14 d,必要时还可对患儿施行利尿和降血压治疗。 3.2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因肾小球滤过通透性提高,使尿液中含有诸多血浆白蛋白的症候群,多见不同程度水肿、蛋白尿和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等表现。而在儿科泌尿系统疾病调查中,可知肾病综合征发生率约为 20%,仅次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若未对患儿予以及时救治,则会出现免疫功能障碍、体循环障碍、全身水肿等状况,再逐步进展为气管炎、腹膜炎和肺炎、皮肤感染等。 治疗:肾病综合征治疗包括:休息;营养维持,每日钠盐摄取量在 1 ~ 2 g,蛋白质摄取量在 2 g/kg;抗感染、利尿及降压治疗。但在激素治疗期间,应密切检查患儿是否存在复发、依赖性等表现,前者多见 6 个月内复发 2 次,或 1 年内复发 3次以上;后者表现为强激素敏感性,可通过减量、停药等方式,缓解此现象。 3.3 泌尿道感染 ①易感因素。输尿管相对较长,但存在弯曲现象,且管壁弹力尚未完全发育;女婴尿道相对较短,而男婴则表现为包茎、积垢;泌尿系统发育异常;慢性病症和药物;②致病菌。临床调查数据显示,尿路感染 80% ~ 90% 是因肠道杆菌感染引起的,多见大肠杆菌,其次为变形杆菌、副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杆菌、粪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极个别情况下是由病毒、支原体和真菌、链球菌等感染导致的;③治疗。若为急性期,新生儿、月龄在 6 个月以上的小儿,可施行静脉给药,治疗周期为 10 ~ 14 d,其余患儿若表现为膀胱炎、轻度尿路感染,则口服给药,治疗周期为 7 ~ 10 d。若为复发或慢性炎症,则可在明确诱因的前提下,施行 2 周以上对症治疗,辅之尿细菌培养,待表现为阴性时可减少药剂量,时间为 3 ~ 6 个月。若患儿表现为膀胱输尿管反流,则可依据反流程度及肾疤痕状况,施行手术纠正治疗,辅之抗生素抗感染救治,但禁用广谱抗生素。 4 预防儿童泌尿系统病症应采取的措施 增加水分的摄取,大量饮水,促进排尿,将泌尿系统内细菌冲离,即日尿量应在1500 mL以上;若存在尿意,应立即排泄,禁止憋尿;纠正不良卫生习惯,便后擦拭流程是由阴道口至肛门,即由前至后,预防细菌传播,还可时刻保证阴部清洁卫生;养成正确的排便习惯;增加酸性、维他命 C 类营养成分的摄取,保持泌尿系统酸性环境,例如多饮柳橙、橘子和蔓越莓果汁等,特别为蔓越莓果汁因含有有机酸,可抑制细菌滋生;女儿童洗澡时,于会阴部清洗期间禁止使用粗糙肥皂、禁止泡沫浴;时刻注意儿童卫生,特别为外阴部,婴幼儿则应及时更换尿布,便后彻底清洗臀部,儿童时期应勤换内裤,禁止过紧;若男婴存在包茎、女婴存在处女膜伞的现象,应立即到专科就诊;及时做好蛲虫治疗。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年推荐量,再扣除基本奶类、蔬果等水分,可计算出最佳饮水量:1~3岁幼儿每日饮水量约为450~600 mL;4~6岁儿童每日饮水量为720~900 mL,但还应依据季节和运动量,对饮水量进行调整。 码字不易,请帮忙点个关注再加个赞吧。 关注“医务工作者小贾”,更多健康知识轻松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