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稻米之乡稻韵悠扬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5-24 04:41

五常市位于黑吉两省交界处,幅员面积7512平方公里,地理结构为“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拥有200余万亩稻米良田,山地面积占幅员面积的三分之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百分之五十点四,大小河流297条。同时还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京旗文化、学田文化、冷山文化、抗联文化熠熠生辉。域内有凤凰山、龙凤山、中国雪谷三家A级以上景区。

独特自然资源孕育特色休闲旅游发展

春赏松鹃品石韵,夏看奇桦望残冰,秋览红叶观云海,冬眺万仞嬉雪情。

五常市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东北第一大山"、也是黑龙江省的最高峰位于凤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境内。森林、峡谷、瀑布、高山湿地、冰雪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具备开发旅游资源潜力。

五常市具有丰富的水资源,这也是五常稻米产业能够得到发展的原因之一,境内有拉林河、牤牛河两条主河道,具有灌溉、防洪、游乐、发电等多项功能,是生态湿地景观打造的重要资源依托点。水资源丰富带来的水产品同样值得青睐。所以五常市具有“山青”、“水秀”、“米香”、“鱼鲜”的优质资源,为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提供了条件,是哈尔滨都市圈休闲度假的最佳载体。

坚持稻米特色链接休闲农业旅游发展

五常市以“稻米”产业文明于世,“五常大米”品牌价值在2022年达到710.28亿元,稳居地标产品大米类全国第一位宝座。

稻米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样带来了以稻米为主线的休闲旅游资源,五常市稻米博物馆内详细介绍了稻米的发展历史,直观展现了稻米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是休闲农业旅游中必要打卡地点。

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五常市第一家龙头企业,乔府大院打造的“稻花香生态体验区”成为五常另一个休闲农业打卡地。

近年来,五常市构建了以稻作文化和创意农业为核心的特色乡村旅游,打造了哈尔滨至凤凰山乡村休闲旅游带、牤牛河沿岸创意农业旅游带,发展了卫国“田美小镇”等乡村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形成了“两带多点”的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五常市在稻米产业的发展下,同步进行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不断提高对农家院、农村康养、乡村小院等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开发农村闲置资源,发挥农家院特色优势,带动农业休闲旅游发展,体现出五常观山水、品稻香、展文化、促发展的稻米之城的旅游特点。

特色文化活动扩大休闲农业旅游内容

五常市充分借鉴发达旅游城市和成熟景区的经验,围绕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构成,增强休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精心策划举办了“五常大米节”、“稻米文化节”、“插秧节”、“稻花节”、“开镰节”、“露营节”等节庆活动,通过“稻之乡”、“稻之道”、“稻之美”、“稻之艺”、“稻之香”5个系列板块让游客零距离感知稻米文化、体验怡情山水、感受田园风情。2022年,节庆活动共接待来宾5万人次,推介多条重点休闲农业旅游线路。

五常市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开发价值很高。

北部拉林镇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曾被有关专家称为哈尔滨的“母体文化”,是满清文化的发祥地和保存地,称为京旗文化。拉林副都统衙门是京旗文化的见证,现已对外开放,有清朝珍贵的家谱、先祖的画像,建立的二十四个旗屯,至今仍保留各种珍贵文物3000余件,清代古建筑遗址、碑碣等8处。

坚持市场原则寻求休闲农业营销新模式

五常市以稻米产业为切入点,完善了休闲农业产品的营销机制。编辑制作《五常市旅游指南》《五常市休闲农业特色产品推介》。制作了旅游宣传风光片,打造了旅游综合网站及微信公共平台。近年来累计投入宣传资金2000万元,印制宣传手册1万份,接待人次年平均增长9.34%。

来源: 龙头新闻

责编 :蒋佳琦

审核:李昕泽

统筹:王玉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