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林州市的发展格局
林州有着辉煌的过去。
20世纪60年代,十万林县(今林州市)人硬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凿出了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林州市有着奋斗的现在。
“我们林州市确立了‘1225’总体发展思路。”孙建铎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1”,即一个目标,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2”,即两个坚持,坚持精神立市、坚持产业兴市;“2”,即两个跃升,全市GDP总量跃升全国百强县(市)、红旗渠经开区综合实力跃升中部地区第一方阵;“5”,即五个林州,全力打造奋斗林州、实力林州、开放林州、宜居林州、幸福林州。
记者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林州市将“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作为目标,有何底气?
“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有上游思维,不仅要做好重要的、紧急的事情,也要看到并做好重要的、不紧急的事情,也就是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做规划、谋发展。”孙建铎介绍,去年以来,林州市全力稳定经济运行,以“拼经济”十大攻坚战为抓手,每月召开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努力保持经济稳定运行。2023年,预计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新增市场主体1.66万户,培育“四上”单位109家。
胸中有局
谋林州市的产业布局
精神立市、产业兴市,林州市的产业布局已然清晰。
孙建铎介绍,去年以来,林州市加快推动产业发展,工业发展势头强劲。谋划实施光远5G电子材料产业园、重机煤机智能制造、凤宝特钢升级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搭建起工业经济“四梁八柱”。诚雨电子、致远电子获评河南省“瞪羚”企业。致远电子荣获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凤宝管业入选“202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红旗渠经开区“三主”作用不断彰显,连续两年入列全国百强。
建筑产业稳中有进。新增建筑企业567家,总数达到2087家。招引国机中兴、北方一建等8家国企来林州发展。河南昊锦建设集团晋升特级企业,特级企业达到3家。建成建筑装备材料产业园一期,新东方合耀、天洋新材料等项目投产运营。
文旅融合快速发展。投资5.89亿元建设民宿项目108个,全市民宿总数达到850家,评定“红旗渠人家”星级民宿35家。举办林虑山国际滑翔伞公开赛、红旗渠精神巡展等活动。全年旅游接待人数1785.3万人次,综合收入104.1亿元。荣获2023全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发展潜力百佳县。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建立重点项目推进“4+2”工作机制,推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实施“三个一批”项目77个,总投资635.6亿元的7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108.3%。红旗渠公共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林河公园建成开放。沿太行高速安阳段项目主体完工,高铁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桂东光伏电力项目完成并网发电,弓上抽水蓄能项目加快建设。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项目。重点项目现场观摩继续保持安阳市第一名。
“林州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在开放发展上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孙建铎介绍,林州坚持开放带动,当好安阳打造跨区域协同发展引领区“桥头堡”。不断深化与毗邻城市的资源互享、政策互惠、产业互补、设施互联,全力推动跨区域协同发展。其中,在汽配产业上,积极引导域内的129家汽配企业,加大与河北、山西等省外企业的业务往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向新能源汽车配件转型。在建筑业上,充分发挥太原等地林州籍建筑企业家的桥梁作用,加大企业招引力度,拓展域外建筑业市场,力争2024年建安产值突破1800亿元、企业总数突破2200家,持续擦亮“中国建筑之乡”品牌。
心怀大局
为经济发展鼓与呼
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此次参加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孙建铎也肩负林州市乃至安阳市人民群众的重托,为经济社会的发展鼓与呼。
“近年来,林州坚持交通先行,当好安阳打造区域交通物流中心‘新亮点’。”孙建铎说,着眼区域未来发展趋势,以前瞻30年的思维,着力破解制约林州长远发展的交通瓶颈。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公路建设,另一方面,积极谋划铁路交通项目。建议省级部门加快推进,争取安濮菏高铁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并早日落地开工,让林州享受到高铁红利,使红旗渠故乡早日迈上现代交通的“快车道”,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4年,林州有哪些重点产业布局?
孙建铎介绍,2024年,林州市将继续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着力点,以经开区综合实力跃升中部地区第一方阵为目标,发挥林州工业产业基础牢固、市场空间广阔的优势,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主攻方向,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2024年重点实施及拟开展前期工作项目137个、总投资710亿元,特别是加快推进总投资328.6亿元的凤宝特钢升级改造、光远5G电子材料产业园等支撑林州工业发展的“四梁八柱”项目,全力打造“两主一新一未来”(装备制造、精品钢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电子新材料新兴产业和绿色储能未来产业)产业格局,当好安阳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硬支撑”,为安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段伟朵】